设为首页 | 收藏本院

站内搜索:
最新公告:
  • 北京华夏易缘国学文化院分院代理说明
  • 什么是国学经典

    分类: 国学文化   时间: 2018-08-24   阅读:3572次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国学经典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子部分为“道家类”、“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国学经典名言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1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

    2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2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儒家,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他们的论述都可以称之为国学的经典。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在《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中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

         “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
    国学经典的书籍:
    十三经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仪礼
    其他
    四书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郑氏周易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易纬是类谋 易纬坤灵图 易纬乾元序制记 陆氏易解 中庸
    东坡易传 周易正义 轻松学诗经 尚书正义 易传
    韩诗外传 毛诗正义 泰泉乡礼 深衣考误 深衣考
    仪礼注疏 礼记正义 周礼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 大学
    春秋谷梁传注疏 孝经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周易参同契 大学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论语集注 孟子字义疏证 大学问
    论语注疏 孟子注疏 尔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记 宋书 梁书 魏书 陈书
    南史 北史 南齐书 北齐书 周书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唐才子传 贞观政要 逸周书
    古列女传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荆楚岁时记 战国策
    前汉纪 后汉纪 华阳国志 东观汉记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洛阳伽蓝记 越绝书
    前汉纪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国故事 邺中记
    三楚新录 江南馀载 吴越备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东观奏记 北狩见闻录 竹书纪年 五代史阙文 官箴
    平宋录 大金吊伐录 松漠纪闻 翰林志 高士传
    李相国论事集 赤松山志 真腊风土记 荆楚岁时记 北戸录
    岳阳风土记 溪蛮丛笑 吴中水利书 岁华纪丽谱 吴地记
    平江记事 南岳小录 岭表录异 东京梦华录 风土记
    益部方物略记 游城南记 淳熙三山志 桂林风土记 朝鲜赋
    南宋都城纪胜 桂海虞衡志 洛阳名园记 南方草木状 佛国记
    捕蝗考 宋朝事实 大清律例 三国杂事 史通
    子部
    兵书类
    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三略》 《尉缭子》 《唐李问对》
    其他兵书
    《孙膑兵法》 《百战奇略》 《握奇经》 《练兵实纪》 《将苑》 《何博士备论》 《三十六计》 《守城录》 《孙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兵制》 《阴符经》 《太白阴经》 《历代兵制》 《素书》 《备论》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庄子 荀子
    申鉴 说苑 新语 论衡
    茶经 棋经 中论 邓子
    盖庐 人物志 潜夫论 初学记
    洛阳牡丹记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经 论衡校释
    梦溪笔谈 太平广记 孔子家语 韩非子
    鬼谷子 归田录 唐新语 公孙龙子
    搜神记 搜神后记 周易参同契 山海经 校注
    艺文类聚 穆天子传 唐摭言 颜氏家训
    古画品录 盐铁论 宋高僧传 广弘明集
    老子道德经 钝吟杂录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说新语 金匮要略注 九章算术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备急千金要方 伤寒论注
    难经本义 神农本草经 孔丛子 抱朴子内篇
    法言义疏 风俗通义 鹖冠子 齐民要术
    潜夫论 范子计然 西京杂记 晏子春秋
    周髀算经 朱子语类 山房随笔 林泉高致集
    吴子兵法辑佚 银雀山尉缭子 司马法逸文 群书治要三略
    孙子略解 水战兵法辑佚 群书治要六韬 敦煌写卷六韬
    怀王墓竹简六韬 六韬逸文 汉墓竹简六韬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辑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匮 太公阴谋
    端溪砚谱 歙州砚谱 扬州芍药谱 橘录
    糖霜谱 刘氏菊谱 洗冤录集 荔枝谱
    高僧传 阴符经 随隐漫录 画继
    续高僧传 方言校笺
    集部:
    楚辞 楚辞补注
    总集类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汉文 全后汉文 全三国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陈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遗 唐文续拾
    全宋文 全晋文 全后魏文 全唐诗 全宋词
    千家诗 文心雕龙 文选 乐府诗集 全元曲
    全宋诗 历代诗词赋
    其它集类
    优古堂诗话 诚斋诗话 庚溪诗话 草堂诗话 藏海诗话
    六一诗话 后山诗话 彦周诗话 二老堂诗话 怀麓堂诗话
    沧浪诗话 诗品 诗人玉屑 中山诗话 观林诗话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笺注 欧阳修集
    其他
    四库全书目录(介绍、史话、乾隆《文渊阁记》)

    辑注类
    三字经 庄子集解 商君书 汉官六种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千字文 孟子全译 史记三家注 九家旧晋书辑本 敦煌变文集新书
    百家姓 老子校释 世说新语笺疏 太平经合校 管子轻重篇新诠
    幼学琼林 列子集释 新语校注 龙文鞭影 八家后汉书辑注
    论衡校释 孙子兵法论正 明夷待访录 裴注三国志 文心雕龙注
    古文观止 曾国藩文集 菜根谭 传习录 文心雕龙考异
    增广贤文 曾国藩家书 金人铭 众家编年体晋史 文心雕龙义证


    相关链接

    在线客服
    有事点这里